欢迎访问:3344体育官网进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科学研究
  •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296号
  • 0710-3590071
  • 0710-3590071
  • zfxy@hbuas.edu.cn
关于印发《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6-05 09:32:39  来源:   点击次数:

 

校政发教〔2017〕12号
 
 
关于印发《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
通 知
 
各单位、各部门:
《湖北文理学院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学校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7年5月16日
 
 
 
— 1 —
湖北文理学院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课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的核心资源,课程的内容与结构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的集中体现,课程质量与水平是学校师资状况、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
第二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课程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第三条 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为根本任务,以课程功能与定位为基本依据,全面推进课程的精品化与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完善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更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体系。
第四条 课程建设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全面规划与分布推进相结合。从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出发,合理编制课程建设规划,分布推进课程建设。
2、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以基础课、核心课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所有课程的建设质量与水平。
3、坚持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围绕课程坚持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教学团队的综合建设,并在此基础上统筹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考核与评价模式等综合改革,“建”“改”一体,强化实效,提高课程综合实力与整体
— 2 —
水平。
4、坚持精品化与信息化相结合。适应当前高校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独特优势,建设一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品牌课程。
第三章 课程的类型与建设内容
第五条 学校课程分为新开课程、合格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品牌课程等四种类型。
1、新开课程:符合专业人才目标 定位、正式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但开设不超过两轮的课程。
2、合格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且开设超过两轮,各类教学文件齐备,教学管理规范且教学资源与条件能够较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课程。
3、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经过立项建设并达到以下标准的课程:教学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教学条件与资源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与优势;教学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有完善的网络平台作支撑,能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需要科学规划、建设各类教学资源,能有效开展线上线下结合式教学改革,并建立线上与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考核与评价模式;面向社会开放,并得到社会学习者的认可和好评。
4、品牌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经过实践检验与自我完善,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资源整体优良并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特色,能够较好地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课程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效果优秀并获得广大学生、同行教师与专家以及广大社会学习者的广
— 3 —
泛好评,且能为其它课程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的课程。
第六条 学校课程类型可依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由教务处提出调整意见并报学校批准后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所建构的新课程类型体系必须能有效容纳和覆盖学校已经建设的各类课程,以保证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包括原有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程。鼓励推进原校级、省级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
第七条 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
1、依据课程定位编制课程教学方案(含教学方案和育人方案)。
2、依据课程教学方案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选择适用教材。
3、建设教学资源,包括基本教学资源和拓展教学资源。基本资源是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拓展资源是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主要包括育人大纲、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4、建设教学团队。围绕课程教学需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的课程教学团队,并不断提高团队的教学水平。
5、建设基本教学条件,包括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所必须的教学平台、教学仪器设备等。
— 4 —
6、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按照课程教学方案,组织课程教学,综合推进教学改革。实施教学内容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编制更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课程定位的特色教材或立体化教材;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教学中的独特价值与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建立以形成性评价和能力评价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模式;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
7、开展教学研究。围绕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针对性与实际成效。
第八条 各类课程建设内容依课程的性质和建设基础不同而存在侧重,具体要求依据各类课程评估办法中的指标体系确定。
第四章 课程的评估与认定
第九条 学校建立并实施课程评估制度,分类开展课程评估,保证课程建设与改革成效,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各类课程进行认定。
第十条 学校各类课程的认定办法是:
1、合格课程:新开课程开设两轮后,接受并通过合格课程评估验收,认定为合格课程。合格课程评估验收指标体系见附件1。
2、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合格课程经过立项建设,接受并通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估验收,认定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估验收指标体系见附件2,技术标准见附件3。
3、品牌课程: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特色鲜明、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的课程,以及获准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或类似课程)
— 5 —
立项建设期满、通过相应课程评估验收的课程,认定为品牌课程。
第十一条 合格课程由学院(部)按照学校制定的评价指标与认定标准进行评价和认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品牌课程由学校组织认定。
第十二条 各类课程的认定程序是:
1、合格课程:课程组向学院(部)提出申请;学院(部)组织评估;学院根据评估结果作出认定结论并报教务处备案。
2、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品牌课程:教务处组织评估验收;教务处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认定意见;学校下文确认。
第五章  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第十三条 学校课程建设实行分类建设、分级管理。原则上,新开课程和合格课程由学院(部)进行建设与管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品牌课程由学校组织建设并进行管理。新开课程和合格课程中,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程或部分面向较宽的学科基础课程,由教务处主导并委托相关学院(部)进行建设与管理。
第十四条 教务处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宏观管理部门,其基本职责是:制定学校课程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制定课程建设管理制度文件;根据年度建设计划发布课程建设项目及指南;对立项课程提供经费资助并进行过程监控;依据“第十一条”的规定组织各类立项课程的评估验收及相关课程认定;负责组织省级、国家级课程项目的申报与推荐。
第十五条 学院(部)是课程建设与管理的主体,其基本职责是:根据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相关专业建设需要组织编制本单位课程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依据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制度文
— 6 —
件制定本单位课程建设与管理制度文件;为所设课程配备符合条件的负责人并组织开展课程建设;依据“第十一条”的规定组织合格课程评估并作出认定;负责组织校级课程类项目的申报与推荐。
第十六条 学校课程建设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是相关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直接责任人。课程负责人按照《湖北文理学院核心课程负责人制度实施办法》(校政发教〔2014〕10)文件规定组织开展课程建设工作。
第十七条 新开课程需由开课单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全局性和方向性进行开设,新开课程在开出两年后,必须接受合格课程评估并取得合格课程资格,否则不得在原有条件下再行开设。各学院(部)认定的合格课程,应报教务处备案。
第十八条 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推进课程建设。校级课程的立项程序为:教务处发布项目指南或立项通知;课程组向所在学院(部)提出申请;学院(部)审核课程立项申请并推荐;教务处组织评审并公布立项课程。
省级以上课程类项目立项,由教务处根据项目发布单位的要求组织申报,并对申报与推荐程序做出具体安排。一般,省级课程立项应在校级同类高水平课程中选择推荐,国家级课程立项应在学校已有的省级同类课程中选择推荐。
第十九条  课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原则上为1年,到期应接受评估验收。完成建设与改革任务、实现建设与改革目标的项目,有关人员可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获得成果认定及奖励;未按期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课程,学校将根据相关规定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省级以上课程建设项目对建设周期有明确规定的,依项目发布单位
— 7 —
的规定而定。
第二十条 学校、学院(部)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资助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经费提供单位应加强经费使用与管理,强化绩效考核。
第二十一条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成果,课程组拥有所有权,但应对成果的知识产权负责。学校对所有课程建设与改革成果拥有无偿使用权。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学校原课程建设与管理文件自动废止。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
1、湖北文理学院合格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2、湖北文理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3、湖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标准(试行)
                                  
 
 
 
 
 
─────────────────────────────湖北文理学院办公室                  2017年5月16日印发
─────────────────────────────                                                        共印5份
— 8 —
附件1:
湖北文理学院合格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审标准
分值
评分等级(Ki)
A
B
C
D
E
1.0
0.8
0.6
0.4
0.2
 
20
1-1
课程
负责
人与
主讲
教师*
教师风范、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好(1分),学术造诣高(1分),教学能力强(1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1分)。课程负责人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次。(2分)
6
 
 
 
 
 
1-2
教学
队伍
结构
及整
体素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青年教师培养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1分);有合理的知识结构(1分)、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1分),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1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1分);鼓励有行业背景的专家参与教学团队(1分)。
6
 
 
 
 
 
1-3
教学
改革
与研
究*
教研活动与教学成果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1分);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有省部级以上的教学成果、规划教材或教改项目(4分);发表了高质量的教研论文(3分)。
8
 
 
 
 
 
 
26
2-1
课程
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4分)
16
 
 
 
 
 
理论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具有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能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6分)
实验课程内容(含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6分)。
2-2
教学
内容
组织
教学内容
组织与安排
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2分),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3分);鼓励开展相关实习、社会调查或其他实践活动,成效显著(5分)。
10
 
 
 
 
 
 
 
20
 
3-1
教材
及相
关资
料*
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2分);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2分);实验教材配套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2分)。
10
 
 
 
 
 
3-2
实践
教学
条件
*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实践教学条件能很好满足教学要求(2分);能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2分)。
3-3
网络
教学
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3分),课程网站运行良好(3分),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4分)。
10
 
 
 
 
 
教学
方法
手段
 
22
4-1
教学
设计
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3分);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5分)。
8
 
 
 
 
 
4-2
教学
方法
*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效果
重视教学方法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4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4分)。
14
 
 
 
 
 
4-3
教学
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6分)。
 
 
 
12
5-1
同行
及校
内督
导组
评价
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与声誉
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2分);有良好声誉(2分)。
4
 
 
 
 
 
5-2
学生
评教
*
学生评价
意见
学生评价原始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5分),应有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近三年的学生评教数据的佐证材料(3分)。
8
 
 
 
 
 
说明:总得分≥65分且所有二级指标必须达到C级及以上标准,视为通过。
 
 
 
 
 
 
 
 
 
 
 
 
 
 
 
 
 
附件2:
湖北文理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一、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制定。
2、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整体建设标准或基本要求是:适合网络共享及网上公开使用,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3、评审指标包括否决性指标和评分指标二部分。其中,否决性指标为实施评估的先决条件,6项否决性指标逐项评审后,评审对象若出现其中任一情况,即判定为不合格,不再继续评审。否决性指标全部合格的情况下,依据评分指标进行评估,评估指标总分的计算方式为:M = ∑KiMj,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四个等级的系数分别为1.0、0.8、0.4、0,Mj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当M≥80分且所有二级指标必须达到C级及以上标准,视为通过。
二、评审指标
1、否决性指标

序号
否决性指标
1
无课程负责人讲授本课程的授课录像
2
课程没有实现全程录像
3
承诺免费共享的教学大纲、教案或演示文稿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基本资源不完整。
4
课程内容存在思想性、导向性或严重的科学性等问题。
5
课程中有涉及国家安全、保密及其他不适合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
6
课程资源存在较为严重的知识产权问题。

注:如评审专家判定评审对象存在以上情况,须分别针对出现的情况作出说明。
2、评分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及描述
评分等级
A
B
C
D
1.0
0.8
0.4
0
1.
 
14
1.1
课程
负责
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良好师德,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负责本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成果显著。
4
 
 
 
 
1.2
团队成员
团队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
4
 
 
 
 
团队成员中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任务分工合理。
3
 
 
 
 
1.3
教学
改革
研究
 团队成员承担与本课程相关的省部级及其以上的教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及其以上的教学成果奖励,项目成果应用于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
3
 
 
 
 
2.
 
18
 
2.1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明确,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重要的支撑或促进作用,且与前导、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4
 
 
 
 
2.2
课程内容选择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编制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课程定位的特色教材或立体化教材,适应开放教育和辅助学习需要,有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6
 
 
 
 
2.3
课程
内容
组织
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安排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模块或教学单元,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数,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4
 
 
 
 
2.4
教学方法和
手段
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教学效果好。
4
 
 
 
 
 
3.
30
3.1
资源建设
课程基本资源质量高,能系统反映本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充分反映课程改革成果,展现课程团队教学风采。
6
 
 
 
 
3.2
资源组织
各类基本资源均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予以合理、有序的组织、配置和应用,与知识点、技能点对应清晰,导航简明。
5
 
 
 
 
3.3
全程教学录像
全程教学录像与教学大纲或教学日历匹配,进程合理;课程内容完整,授课人表述准确。
12
 
 
 
 
教学录像布局合理,能充分展现课堂教学活动实况和本课程特色,录像制作水平较高,图像、声音播放清晰流畅。
7
 
 
 
 
3.4
教案或演示文稿
教案或演示文稿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系统、完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6
 
 
 
 
3.5
其他基本
资源
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及其他类型基本资源契合教学要求,针对性、适用性强,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实质性帮助。
4
 
 
 
 
4.
10
4.1
拓展
资源建设现状
已建成的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适应教或学的内在规律;体现了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的创新;具有较高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水平,开发技术先进,界面友好,兼容性强,系统性、开放性好,用户使用方便。
7
 
 
 
 
4.2
拓展资源建设计划
建设目标明确,建设计划详实科学,可操作性,成果形式确定,计划建设的拓展资源适应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基于教学和学习需求,体现本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开发技术先进、兼容性好。
3
 
 
 
 
5.
知识
产权
保护
6
原创
性和非原创性资源处理
知识产权清晰。原创性资源比例较高。非原创性资源,除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适当引用已经发表作品的非原创性资源,且已指明作品的名称和作者的姓名(名称)外,均已获得许可使用的授权。
6
 
 
 
 
6.
课程
特色
预期
效果
12
6.1
课程特色
与同类课程比较,本课程在某一(些)方面有实质创新,具有鲜明特色,且这种创新和特色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显著作用。
4
 
 
 
 
6.2
实际效果
本课程的资源具有较好的共享性,能在高校推广应用,将对同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并对社会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有益帮助。
8
 
 
 
 
备注:
1、基本资源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在知识产权协议的约定下,基本资源免费共享。
2、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在知识产权协议的约定下,拓展资源有条件共享。
 
 
 
 
 
 
 
 
 
 
 
 
 
 
 
 
 
 
 
 
 
 
 
 
 
 
附件3:
湖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课程内容与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合理、有序的设计知识单元和拆分、配置知识点及技能点。
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完整,视频、音频、教案和演示文稿等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系统、完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统筹、集成,应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应用于教或学的某一环节、支持教学或学习过程。
2.教学设计与方法。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层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本身与每个教学单元、专题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目标实现与否可以测量;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明确学习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3.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异步讨论、笔记、信息提醒、测验、教师答疑、作业、同伴互评、线下讨论、问卷、实时讨论、维基和一对一辅导。
4.学习评价设计。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有明确合理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单元的评价策略,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须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及评分的标准等;反馈及时;能记录学习和交互过程,并用于学习评价和教学研究。评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随堂小测验、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讨论、调查、线下考试、期末考试和作业,原则上每个一级单元至少有一份习题作业。
5.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良好师德、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至少应承担本课程25%以上的授课视频录制任务;课程主讲教师应为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人员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鼓励开展跨校、跨专业、跨层次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课程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团队成员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课程正式运行后,能保证每学年都对外校开放,课程团队应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
6.教学效果与影响。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度、内容和反馈,全面跟踪和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对进度缓慢或有可能弃学的学生进行回访和提醒,同时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开展学习者问卷调查,及时根据调查反馈信息改进课程资源设计和教学。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建设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多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自行认定学分。
二、课程要件
1.课程介绍。课程介绍包括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覆盖面、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授课对象要求、教材与参考资料、课程已开设和面向社会开放情况等内容。
2.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应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等
3.教学日历。教学日历是教师组织线上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表,应按周来明确规定教学进程、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讨论主题与要求、线上线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时间进度。
4.课程导学。课程导学包括课程学习指南、学习建议,各课程单元的学习指南、学习方法建议,各种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介绍,常见问题等。
5.教师授课视频。教师授课视频按教学知识单元录制,每个视频针对1~2个知识单元,要求结构完整。每个视频片段5-15分钟为宜,最多不超过20分钟。每1个学分当量的课程学时应不少于16学时,教学视频(不含素材)应不少于120分钟。
6.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包括每个授课单元的课程教学演示文稿,以及其他参考资料、文献、案例等。
7.教师团队。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基本情况介绍;课程团队构成及介绍,包括教学设计人员、助教、拍摄制作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志愿者等。
8.课堂讨论。每个单元可以安排有一个或多个课堂讨论,需设定讨论的主题。课堂讨论是教学团队在教学单元中发起的讨论。教师可选择将学生发言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9.测验。测验包括随堂测验和单元测验,随堂测验可以安排添加在某个教学单元中的多个教学视频间,可以方便学生即学即练,也便于老师随时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单元测验一般安排在整个教学单元学习完成之后进行。随堂测验和单元测验一般由客观题组成,题型可以是单一的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或是上述多种题型的组合,平台自动判分。
10.作业。作业的形式可以是主观题、客观题,或是两者的组合,可以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批改的方式进行判分。
11.试卷。试卷是检测学生课程阶段性或整体学习情况的正式测验题,可以包括客观题、主观题及两者的组合题;试题满足测试目标的要求,涵盖考查范围内的主要知识点,考查内容的题量和试题难度分布应与教学内容结构一致,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前后顺序必须合理,试题之间不能相互提示,不能相互矛盾。客观题由平台自动判分,主观题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批改的方式进行判分。
12.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需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单元的评价策略,评价策略明确了完成每个知识单元、每个学习周以及整门课程学习所必须按时完成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评分标准及成绩合成比例等,列入评价的学习活动包括视频点播、学习讨论、在线测试、在线作业、材料阅读等。
13.拓展资源。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三、视频内容
1.屏幕图像的构图合理,画面主体突出。人像及肢体动作以及配合讲授选用的板书、画板、教具实物、模型和实验设备等均不能超出镜头所及范围。
2.授课视频的的背景可采用彩色喷绘、电脑虚拟或现场实景等背景。背景的颜色、图案不易过多,应保持静态,画面应简洁、明快,有利于营造学习气氛。
3.摄像镜头应保持与主讲教师目光平视的角度。主讲教师不应较长时间仰视或俯视。
4.使用资料、图片、外景实拍、实验和表演等形象化教学手段,应符合教学内容要求,与讲授内容联系紧密,手段选用恰当。
5.选用影视作品或自拍素材,应注明素材来源。影视作品或自拍素材中涉及人物访谈内容时,应加注人物介绍。
6.选用的资料、图片等素材画面应清楚,对于历史资料、图片应进行再加工。选用的资料、图片等素材应注明素材来源及原始信息(如字画的作品、生卒年月,影视片断的作品名称、创作年代等信息)。
7.动画的设计与使用,要与课程内容相贴切,能够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
8.动画的实现须流畅、合理、图像清晰,具有较强的可视性。
四、视频技术规格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3)画幅:建议采用16:9,720p或1080p。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教师讲授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3.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视频压缩采用H.264/AVC(MPEG-4 Part10)编码、使用二次编码、不包含字幕的MP4格式。
(2)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
(3)视频分辨率
前期采用高清16:9拍摄,请设定为1280×720或1920×1080。
(4)视频画幅宽高比
视频画幅宽高比为16:9,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或1920×1080
(5)视频帧率为25帧/秒
(6)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
4.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
(2)采样率48KHz
(3)音频码流率128Kbps(恒定)
(4)必须是双声道,必须做混音处理。
5.封装
视频采用MP4封装,单个视频文件小于200MB。
字幕文件采用SRT格式,中英文字幕需分成两个SRT文件。
五、演示文稿(PPT)制作规范
1.制作原则
(1)演示文稿(PPT)内容丰富,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以及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于一体。
(2)页面设置要求符合高清格式比例,幻灯片大小为“全屏显示16:9”。
(3)整体效果应风格统一、色彩协调、美观大方。
2.字体与字号
字体与字号参照下表:

类型
大标题
主讲信息
一级标题
正文
字幕
字体
自定,原则以黑体、宋体、仿宋等为主
字号
50~70磅
36~40磅
36~40磅
24~32磅
32
应用
上下左右居中
左右居中
左右居中
左对齐或居中
左右居中

 
 
 
 
 
3.版心与版式
每页四周留出空白,应避免内容顶到页面边缘,边界安全区域分别为左、右130像素内,上、下90像素内。
4.背景
(1)背景色以简洁适中饱和度为主(颜色保持在一至两种色系内);
(2)背景和场景不宜变化过多;
(3)文字、图形等内容应与背景对比醒目。
5.色调
(1)色彩的选配应与课程科目相吻合;
(2)每一短视频或一系列短视频在配色上应体现出系统性,可选一种主色调再加上一至两种辅助色进行匹配;
(3)同一屏里文字不宜超出三种颜色。
6.字距与行距
(1)标题:在文字少的情形下,字距放宽一倍体现舒展性;
(2)正文:行距使用1行或1.5行,便于阅读。
7.配图
(1)图像应清晰并能反映出内容主题思想,分辨率应上72dpi以上;
(2)图片不可加长或压窄,防止变形;
(3)图形使用应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8.修饰
(1)细线条的运用比粗线条更显精致;
(2)扁平式的装饰更接近时代审美;
(3)有趣味的装饰通常更能吸引人。
9.版权来源
素材选用注意版权,涉及版权问题须加入“版权来源”信息。

 

(审稿人:)
官方微信
3344体育官网进入
微信号
  •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296号
  • 统一服务热线:0710-3590071
  • 传真:0710-3590071
  • 邮箱:zfxy@hbuas.edu.cn

CopyRight 2016-2018     版权所有: 3344体育官网进入 - 3344体育平台登录 鄂ICP备08009311号